结合数据 深耕教研促成长——梅山一小四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展示
发布时间:2021/3/12 13:48:16 作者:周泯 浏览量:566次
春雨绵绵的三月,“柳梢绿小眉如印,乍暖还寒犹未定”。3月9日上午,梅山一小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展示活动如期开展。本学期我校依旧抓实教学常规管理,让教研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活动由四年级数学备课组承担展示,活动主题是:基于大数据的让学乐智课堂研究,邱红英校长和全体数学教师全程参加活动。
第一环节:四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展示
(一)杨谨菽老师课例展示
四年级备课组展示课题是《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在经历了组内几轮磨课后,由青年教师杨谨菽执教。
杨老师由校园中的花圃引入新课,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尝试画图,把条件和问题在图形上标注清楚,再让学生根据图厘清解题思路。
模仿练习时,杨老师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行分析题目、展示绘图和解题步骤。
整节课,杨老师循循善诱,将讲台和时间、空间让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会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
(二)朱青老师教材分析
朱青老师从教材、教学法、教学过程这三个方面分析这节课的教学情况。
本课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策略。学生需要学会用画图的策略整理相关信息,分析其数量关系并且解决问题,感受画图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
四年级学生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阶段,他们已经学过了用列表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中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法。由热身运动唤起画图经验,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习得画图策略,应用画图策略,体验价值存在。
(三)梁文静汇报教研磨课过程
梁文静老师汇报四年级备课组磨课过程。这节课经历了教案生成、试上磨课、修改教案、再次试上的过程,在一次次尝试中找到教学设计的不足、学生预设的偏差,并通过全组教师的力量集体商讨、修改,最终定稿。
经过磨课组内教师形成策略:课前三分钟让学生把长方形面积增加的情况画出来。课上,由学生汇报展示,理解长方形的面积如何增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例题埋下铺垫。
(四)陈晓虹亮点分享
陈晓虹老师围绕《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训练》进行亮点介绍。详细介绍了标重点字词法阅读、比较法阅读、反复推敲法阅读、边阅读边思考法等。
第二环节:结合大数据点评四年级课例
全体数学教师在紧张认真观课后,结合课堂观察平台的数据,全方面对杨老师的课进行分析评议。
(一)李新华老师评课
李新华老师认为杨谨菽老师这节课归纳性问题虽然占比21.11%,但是质量不高。比如长方形长增加和宽增加的情况,学生只汇报了一次,很多学生仅仅知道了如何画图,但不能够分辨这两种情况的区别。建议可以多请几位同学汇报展示,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脑海中构建图形,真正落实数形结合。
(二)曹斌老师评课
曹斌老师也从归纳性问题讲起,认为归纳性问题挖掘不够深入,对重难点的讲解只是一带而过,很多基础薄弱的孩子没有彻底掌握。画图策略指导需要更加仔细。
(三)周泯主任评课
周泯主任结合教学常规要求,从学生的常规表现谈起。表扬了学生坐姿和站姿都很端正,但是学生发言面不够广,占比是52.9%;大声发言占比88%。整节课结构脉络比较清晰,生生评议占比达到14.77%,说明教师有 “让学”意识,但是要注意深入挖掘,真正让学生掌握解题策略。
第三环节:邱红英校长总结
评课结束,由邱红英校长进行总结。邱校长肯定了杨谨菽老师的进步,也指出了教学过程的不足。画图指导不足,数量分析没有重视;集体提问过多,个体思考较少。课堂中应当教师要注重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完整地说出解题思路。
邱校长迫切希望青年教师能够快速成长!
只听不评的课没有任何意义,像这样对整节课脉络结构、细节把握进行有理有据地分析,才能够促进教师快速成长。
梅山一小数学组这样“深耕教研”活动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