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总结】梅山一小第五届“秋实杯” 竞赛总结
发布时间:2009/12/8 13:43:42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量:965次
梅山一小第五届“秋实杯” 竞赛总结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
随着“乐智课堂”研究活动的开展,老师们对“快乐课堂、智慧课堂”的认识更为深刻,有的老师本学期的教学论文就是围绕着“乐智课堂”落笔。本届“秋实杯”课堂教学竞赛,我们的老师不知不觉中融入了乐智课堂的理念,采用各种方法、践行着乐智课堂。尽管本届竞赛活动,采用了“同课异构”的形式,内容统一由教导处规定,统一借班上课,客观上对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从老师们呈现的一节节课来看,好于我们的预期。不少老师的课与过去相比有质的突破,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因此我们可以很自豪地说“借班上课不是专家的专利,借班上课,我们也行!”
本次赛课,所有老师积极参与,不少老师,甚至放弃了自主选择上课班级与节次的权利,由教导处任意安排。老师们态度非常认真,精心准备,力争上出新意,力争更好效果。突出的优点有:
一、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平等对话。
融洽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使学生没有压力,放松地学习,放心地思考。如何格云老师在二(1)班上的课。虽然遇到电脑死机的意外,但是老师没有急躁,沉着应对,镇定自若,整节课仍然在轻松、融洽、愉悦的氛围中。即使孩子说不出、或者说错,老师仍然面带微笑,显得那么亲切、平和、从容。当孩子有较好的表现时,老师总不忘给孩子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赞赏的话语、一阵热烈的掌声。正因为老师这样强大的感染力,虽然后面有那么多听课的老师,可孩子们一点也不紧张,就像平时上课一样,主动地求知,主动地学习。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心灵的解放。课堂上教师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成长,更加关注学生性格、人格的健全。这一方面,在本届竞赛课上得到充分体现。
二、回归本色课堂,凸显学科特色。
数学课上,教师重视情景的创设,注重生活与数学的结合。参赛的六位教师在课堂上都没有纯粹的为了教学进行教学,而都是让数学知识的呈现非常自然。比如李学荣老师在《面积》这节课的导入环节,由生活中的棉线围图形引出周长和面积的概念,使新课的开始显得比较自然。陈晓虹老师《角和直角》,由3根小棒搭图形导入,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只能搭三角形,然后教师让学生去掉其中一根小棒,要求学生找到现在这个图形的共同特点,同时出示新内容——角,这样导入既新颖、又自然,让听课老师不觉眼前一亮。再如李萍老师、曹斌老师、梁文静老师的《线段、直线和射线》一课中,大家都有意识地从生活中的太阳光、手电筒的光、射灯、斑马线图中的线段等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来解释数学概念,对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起到了很好的强化作用。汪霞老师的《角和直角》教师也从书本、桌角、红领巾等生活中的事物身上找角和直角,很好的揭示了图形的内涵。所有课上的情景都很有必要,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作好了伏笔。
数学课上,老师们还注重学生的探究、注重小组的合作学习。教师都有意识地通过情景创设,向学生提供一定的信息,然后让学生找这些信息共同存在的特征,再揭示概念的内涵。这种鼓励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想法已成了数学教师的共识。大多数的课都有小组合作或同桌互说、检查等,让学生通过讨论、合作学习来获得知识,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密度和效率。
数学课上老师注重细节的设计,渗透学科间整合。如《线段、直线与射线》一课,几位教师在小结三个线状图形的关系时都用到了“有始有终、有始无终、无始无终”这几个简单明了的短语。把线段、直线与射线三者间的关系,解释得非常干净清楚。
在语文课堂上,有着浓浓的语文味。老师们富有诗意的语言,精美的图片、视频,悦耳的音乐,将学生带进课文的诗情画意中,带进文本特有的情景中。无论是高年级的阅读能力的培养还是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老师们都立足课内,再将学生引入课外,努力为学生打开更广阔的视野。老师们具有大语文观,讲求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讲求实效、高效。朱雯燕老师教《小乌鸦爱妈妈》,从孩子们的生活体验出发,以“有的孩子看到好东西就让妈妈买,妈妈就——”,学生齐答:生气。“有的孩子放学不回家,妈妈很——”学生齐答:担心。老师的两个问题,很自然地引导学生体会到了小乌鸦“不吵闹、不玩耍”不让妈妈生气、不让妈妈担心,是个可爱、懂事的孩子。省时、省力、高效。虽然只是两年级,老师还引导学生从词语中体会小乌鸦对妈妈的爱,那就是“一口一口喂妈妈”中的“一口一口”,虽然学生开始很幼稚地认为小乌鸦捉虫子喂妈妈,只喂了两口,但在老师点播下,学生了,这个词语写出了小乌鸦喂妈妈是不厌其烦的。由此也看出,教师对文本的解读细致。
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形成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语文课上很多老师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低年级学生的认字方法有:加一加、减一减、改一改、做动作、找朋友、反义词识字、像形识字等多种多样。高年级的阅读,通过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课文意思的方法,从感觉、视觉、听觉几方面观察、写作的方法等等教师都带领进行感悟、学习。
扎实有效,力求高效的课堂是我们追求的课堂。语文课上,有些老师对媒体、板书呈现的东西,不是一闪而过,为出示而出示,而是充分发挥其作用。何格云老师的媒体中同时出现了跳伞人员跳伞和小松鼠张开蓬松的尾巴的画面。老师没有停留在“张开的尾巴像降落伞”这样的字面,而是追问:“怎么尾巴像降落伞呢?”“仅仅是外形像吗?”引导学生理解:更是作用的相像,尾巴像降落伞一样,可以使小松鼠“安全地落地”。从而,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明白了,比喻句中本体与喻体有相像之处。
这次课堂上,我们还欣喜地发现,学生朗读课文时唱读现象有了好转,学生的语言积累更宽泛。尽管是借班上课,但是二1班的学生朗读非常好,没有唱读现象,学生说ABB/ABAB形式的词语是一串一串地从嘴里蹦出来的。
“能量” 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个抽象的概念,陈庆赉、史加洪两位老师不约而同地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玩具入手,让学生玩各自带来的玩具,探讨:玩具为什么会动起来?你能让玩具动起来吗?这样的课堂导入,学生个个乐在其中。通过以上两个问题的讨论,学生明白了,原来我们人的身上藏着能量,电池也有能量。陈庆赉老师还很巧妙地让风吹动窗帘,让纸蛇在酒精灯的作用下游动,使学生一下子明白了大自然中的风、水、太阳等等都带有能量。最后,老师还让学生亲自动手折纸飞机、做风车,亲身感受能量使物体动起来。常识课上学生敢想敢说,思维活跃,充满灵气。
三、激发学生兴趣,体验成功喜悦。
章庆老师的《投掷》一课,充分体现了“快乐体育”的理念。学生整节课都非常快乐,即便学生有点散时,章老师采取的办法并不是停下来讲纪律或是批评学生,而是以丰富多彩的内容、活动吸引学生。在游戏部分,顺应孩子的天性,实现游戏与运动技能教学的相互渗透。
曹虹老师上《家乡的桥》一课,教师将自己转化成课文中外婆这一角色,伴随悦耳的音乐讲述关于“震龙桥的传说”,让学生情绪为之一震,很快感受到了跟外婆坐船扫墓边欣赏各式各样的桥边听故事时的惬意。
英语学科参赛的教师通过小诗、绕口令、歌曲以及猜谜等形式进行单词的教学与巩固,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语文学科的几位老师以谜语导入新课,很快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还有不同学科的课上采用游戏、竞赛和情景表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己、张扬个性、健康成长的乐园。
课的好与不好,标准看什么?我认为应该看学生!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是否互动了,即学生是不是参与课堂的学习了?学生是否情动了?即学生是不是真正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了?学生是否灵动了?即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有收获?收获大还是小?如果我们的课堂上真正达到了“互动、情动、灵动”,我们应该有信心地说,我们的课堂是有效的课堂,我们的课堂是高效的课堂。我们的课堂是学生成长的乐园。
不足:
1、板书的设计与书写。尽管我们的老师已经重视了板书,但是有些课的板书或是作用的发挥,或是还是板书的书写还不尽如人意。
2、有些教师课堂调控能力还有待提高。
3、有些课还要强调知识的准确性,课堂上绝对不能给学生错误的信息。
4、对学生的表扬、评价要恰当,要有目的性。即,老师为什么表扬他。可以是指导学习习惯方面的,可以是指导学习方法方面的,总之,要能给学生具体指导。否则,如果课堂一直是“你真棒”“你真聪明”这样的表扬,就显得空洞。
5、注重细节,大屏幕上打出的字幕要反复校对,避免出错。
竞赛就要评奖,评奖就不可能人人获奖,希望我们参赛的老师放平心态,重在参与,不要给自己过多的压力。
“秋实杯”竞赛结果
一等奖:朱雯燕 李萍
二等奖:何格云 王昌盛 陈晓虹
梁文静 盛荣 安世彦 章庆 陈庆赉
三等奖:左炎严 赵莉萍 高文伟
梅山一小校长室
2009、12.2